关于举办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
大赛山东农业大学校赛的通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强农兴农的战略支撑。国际大学生 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推动高等院校农业装备工程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国际交流。大赛已成为农业装备工程领域颇具影响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效显著的大学生竞赛项目。学校决定启动第十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山东农业大学校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大赛以“发展农装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育行业亟需的“专业知识雄厚、动手能力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过硬” 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努力创建高校、院所、企业和行业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向融合的综合育人平台,助力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二、大赛要求
1.参赛学生要求与每位学生限报作品数量
(1)参赛要求
2024 年 9 月前(含 9 月)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大赛以团队(2~5 人)形式参赛。
(2)限报数量
学生 A、B、C、D 类作品,每一类别最多可报名(包含牵头或
参与)参加 1 件作品。(例如:汪佳报名参加 4 件作品,其中 1 件 A 类作品、1 件 B 类作品、1 件 C 类作品、1 件 D 类作品)
2.作品类别
作品分为 A 类、B 类、C 类和 D 类。
A 类:自由选题类,为智能农业装备领域科技发明制作,主要包括:A1 智能耕作农业装备发明、A2 智能种植农业装备发明、A3 智能田间管理农业装备发明、A4 智能节水灌溉农业装备发明、A5 智能收获农业装备发明、A6 智能产地初加工农业装备发明、A7 基础零部件(液压部件、传动系、传感器、电驱动、导航等)、A8 其他智能农业装备。学历最高的作者为作品队长,按队长划分作品层次; B 类:机器人类,果树对靶变量施药机器人,学历最高的作者为作
品队长,按队长划分为专本组、硕博组;
C 类:企业出题类,由农业装备行业企业出题,学生选题进行创新
设计,不限定学历与队长,允许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混合组队。
D 类:概念设计类,指面向未来的具有超前意识或颠覆性的智能农
业装备创意设计及整机造型设计。学历最高的作者为作品队长,按队
长划分作品层次。
特别声明:
针对有的学生为了避开 5(1)规定的 AC 类作品须有样机或实物
模型,取巧申报 D 类作品的现象,作出以下声明:
D 类作品必须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意设计或工业设计,不属于此内涵
的作品,秘书处在形式审查时一票否决,作品将不进入复赛环节。
3.各参赛单位申报作品数量
①本科高校(院、所)限报作品数量:A+D 类作品数量不超过 20 件,
B 类作品不超过 8 件(承办高校可以多报送 5 件作品),C 类作品不超过 5 件。
②高职高专院校限报作品数量:A+D 类作品数量不超过 8 件,B 类
作品不超过 3 件,C 类作品不超过 2 件。
③奖励性指标:获上一届优胜杯第 1、2、3 名的单位各增加 2 个申
报作品指标,第 4、5 名的单位各增加 1 个申报作品指标,本届大赛承办单位增加 1 个申报作品指标。增加的指标可用于 ABCD 类中的任何一类。
4.指导教师指导作品限额每位指导教师至多可指导 A、C、D 类作品各 2 件,指导 B 类作品 1 件,指导教师对作品的原创性和真实性负责,每件作品指导教师限 1~3 人。
5.参赛成果要求
(1)参赛作品须是学生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样机、实物模型、软件、概念视频等成果。涉及的论文、专利等必须是近三年的成果。AC 类作品须有样机或实物模型;D类作品须有概念视频或实物模型(MP4 格式、720P、200M 以内)。
(2)不得使用已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的成果进行申报。
(3)不得直接使用导师成果进行申报。
(4)不得剽窃任何不属于本人的成果申报。
(5)作品核心内容不能与前九届参赛作品雷同或者重复。
(6)禁止使用无参赛学生署名的知识产权(如:专利、论文等)
参赛。
对于违背大赛成果要求、弄虚作假者的参赛作品,大赛委员会核
实后将在大赛官方网站或在大赛有关会议范围内通报参赛高校、参赛
学院、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名单,同时取消获奖作品资格、优秀指导
教师资格和高校“优胜杯”资格;情形严重的,将依据大赛《章程》
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赛程安排
(一)2025年1月15日至2025年3月10日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1. 作品申报书及汇总表。
(格式见附件);
2. 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和主要设计图样。
3. 三张不同角度的作品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样机照片。
4. 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采用mp4格式。录像要编辑规范、清晰,有名称、解说词等)。
(二)2025年3月15日前,公布学校校晋级省赛的作品名单。
(三)关于比赛的其他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六、评审与奖励办法
(一)作品按各类别分别进行评比,并排序。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15166485036、15153875679
附件1:作品申报书及说明 .docx